圣人简介

圣人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是shèng rén,一指品德最高尚、智慧的人;二专指孔子;三指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;四称皇后、皇太后;五泛称佛、菩萨等得道者;六指对有异术的仙道、方士等的尊称;七指清的别称。亦指酒之清者。所谓古圣先贤,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人的赞誉。

圣人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圣人”指知行完备、至善之人,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。总的来说,“才德全尽谓之圣人”。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“至善”“至美”的人格追求,所以圣人的原意,是专门指向完美的。

所谓“圣人”,上左有“耳”以表闻道,通达天地之正理;上右有“口”表以宣扬道理,教化大众;下边的“王”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徳,德行遍处施行。

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圣者,通也。《邶》:「母氏圣善。」传:圣、叡也。《小雅》:「或圣或不。」传:「人有通圣者。有不能者。」《周礼》:「六德敎万民。智仁圣义忠和。」云:「圣通而先识。」《洪范》曰「睿作圣。凡一事精通、亦得谓之圣。」按:耳顺之谓圣。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。”

薛瑄·圣人的诗句(共2句)

薛瑄的诗词曲代表作

薛瑄(1389年820日—1464年7月19日),字德温,号敬轩。河津(今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)人。明代著名思想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河东学派的创始人,世称“薛河东”。薛瑄继曹端之后,在北方开创了“河东之学”,门徒遍及山西、河南、关陇一带,蔚为大宗。其学传至明中期,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“关中之学”,其势“几与阳明中分其感”。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,称之为“明初理学之冠”,“开明代道学之基”。高攀龙认为,有明一代,学脉有二: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,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。。其著作集有《薛文清公全集》四十六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