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森简介

森森(拼音:sēn sēn)是汉语形容词,原指树木茂密繁盛的状态,后引申为形容幽深、阴冷或肃穆的意境。其词性为形容词,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叠词形式,并作为语素参与构成复合词。

该词涵盖自然与抽象双重释义:既用于描述植物、建筑等密集排列的视觉意象(如杜甫“锦官城外柏森森”),亦可渲染阴森寒冷的环境氛围(如“冷森森”“鬼域森森”)。在构词规律上,常与颜色词搭配形成“黑森森”“碧森森”等复合形容词,强化外观特征或心理感知,亦见于四字短语如“森森芊芊”表达敬畏感。

其文学渊源可溯至唐代杜甫《蜀相》中“柏森森”的经典表述,宋代至现代文学创作中持续沿用该词核心意象。现代语境下虽使用频率降低,但仍保留于特定文学描写及“剑戟森森”等固定表达。

李白·森森的诗句(共5句)

李白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。汉族,祖籍陇西成纪。一说出生于碎叶城(当时属唐朝领土,今属吉尔吉斯斯坦),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。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(今四川江油)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行路难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将进酒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