凄凄(qī qī)是汉语多义形容词,常用于描述寒凉、悲伤或自然景象,兼具情感表达与物象描绘功能。
该词本义指寒冷或悲凉,如“风雨凄凄”,引申可形容水流、草木茂盛等自然状态,亦能表现云起、沾湿等动态。情感层面既可表达个人哀愁(如“凄凄独无伴”),亦能渲染环境萧瑟,形成视听交融的文学意象。
其用法可追溯至先秦文献,《诗经》已用“凄凄”形容风雨,汉代注疏扩展至云起形态。魏晋至唐宋时期,谢灵运、白居易、苏轼等文人广泛运用于诗赋,强化其情感投射与自然描写的双重功能。明清戏曲、小说沿用并保持了语义稳定性。
刘大夏(1436年—1516年),字时雍,号东山。湖广华容(今属湖南)人。明代名臣、诗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,升任兵部尚书。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,辅佐孝宗实现“弘治中兴”,与王恕、马文升合称“弘治三君子”,又与李东阳、杨一清被称为“楚地三杰”。明武宗即位后,刘大夏屡疏请辞,以太子太保衔归乡。刘瑾专权时,被罚戍肃州。正德五年(1511年),遇赦返乡,旋即复官致仕。正德十一年(1516年),刘大夏去世,年八十一。追赠太保,谥号“忠宣”。刘大夏能诗,有《东山诗集》、《刘忠宣公集》等传世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