荠麦简介

荞麦(学名:Fagopyrum esculentum Moench),又称普通荞麦、甜荞、乌麦等,为蓼科(Polygonaceae)荞麦属(Fagopyrum)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荞麦茎直立,30~90厘米高,上部分枝,绿色或红色,圆柱形,中空。荞麦叶互生,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,顶端渐尖,基部心形。荞麦序顶生或腋生;苞片卵形,绿色,边缘膜质;白色或淡红色。荞麦瘦果卵形,顶端渐尖,暗褐色,无光泽。种子1枚。花期5~9,果期6~10月。

荞麦原产于中亚,广泛分布于世界,主要栽培于澳大利亚、印度等国;在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,如台湾、南、贵州等省区。荞麦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,常见于荒地、路边,常栽培于田地,麓、旷野等。荞麦喜冷凉、湿润的的环境,具有耐瘠薄、抗病抗旱能力强等特点,但不耐寒、不耐热。荞麦生长周期短,易扦插,易繁殖。

荞麦的用途十分广泛,不仅可加工制成多种食品,如荞麦饼、荞麦面等,还可做蔬菜食用,更是羊、牛、猪等禽畜的优良精饲料。荞麦的茎叶、种子均可作为中药材入药,据中国药学典籍记载,主治消化不良、下气、痢疾等病症。此外,荞麦还具有去污性能,在日本有人用它洗头发、衣服等;其皮壳不仅是提取碳酸钾的原料,还是一种很好的燃料。

苏轼·荠麦的诗句(共2句)

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
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