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镜简介

破镜为汉语词汇,本义指打破的镜子或传说中的凶兽“獍”,引申为多重文化意象。其核心含义有二:一为《史记》《汉书》所载食父恶兽,象征不孝;二以残镜喻夫妻分离,多见于“破镜重圆”等成语,象征离散后复合。

该词最早见于汉代《神异经》,记载夫妇分执破镜为信物的典故。唐代诗词多借其寄托离愁,南朝陈国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分镜重逢之事经《本事》传播,成为“破镜重圆”的经典来源。佛教典籍及章炳麟著作中以“破镜鸟”喻凶顽,汉诗则以残镜暗喻缺,形成多元文学隐喻。

作为汉语特有词汇,“破镜”在历史流变中兼具神话与世俗意涵。其兽名属性多见于早期文献,而镜喻随诗词、成语广泛应用,逐渐成为夫妻离合的文化符号。

朱敦儒·破镜的诗句(共1句)

朱敦儒的诗词曲代表作
朱敦儒(1081-1159),字希真,洛阳人。历兵部郎中、临安府通判、秘书郎、都官员外郎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,致仕,居嘉禾。绍兴二十九年(1159)卒。有词三卷,名《樵歌》。朱敦儒获得“词俊”之名,与“诗俊”陈与义等并称为“洛中八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