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镜简介

破镜为汉语词汇,本义指打破的镜子或传说中的凶兽“獍”,引申为多重文化意象。其核心含义有二:一为《史记》《汉书》所载食父恶兽,象征不孝;二以残镜喻夫妻分离,多见于“破镜重圆”等成语,象征离散后复合。

该词最早见于汉代《神异经》,记载夫妇分执破镜为信物的典故。唐代诗词多借其寄托离愁,南朝陈国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分镜重逢之事经《本事》传播,成为“破镜重圆”的经典来源。佛教典籍及章炳麟著作中以“破镜鸟”喻凶顽,汉诗则以残镜暗喻缺,形成多元文学隐喻。

作为汉语特有词汇,“破镜”在历史流变中兼具神话与世俗意涵。其兽名属性多见于早期文献,而镜喻随诗词、成语广泛应用,逐渐成为夫妻离合的文化符号。

赵嘏·破镜的诗句(共1句)

 赵嘏的诗词曲代表作

赵嘏,字承佑,楚州阳(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)人,唐代诗人。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(806).年轻时四处游历,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,留寓长安多年,出入豪门以干功名,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。后回江东,家于润州(今镇江).会昌四年进士及第,一年后东归。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,入仕为渭南尉。约宣宗大中六、七年(852、853)卒于任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