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简介

评论是汉语词汇,指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与理论阐述的结合体,核心包含主观评价与客观论证的双重维度。其表现形式涵盖言辞批评、议论文体及观点商榷,广泛运用于文学、社会等领域,需通过精准的“评”为“论”提供价值基础,避免流于表面。

该词内涵体现为动词性批评行为与名词性文本形态的统一。既指代对事理的批判性议论,也包含成体系的议论文章,并衍生出斟酌、商议等抽象含义。古代政治议政与文艺品鉴为其主要应用场景,现代扩展至多媒介评价体系,形成大众评议与专业评论并存的格局。

词源可溯至东汉《后汉书》“评论朝廷”表述,唐代吕岩强调实践经验对评论的必要性。宋元时期通过词曲、平话扩展载体功能,如《三国志平话》的政治谋议。明清文学评论延续传统,《红楼梦》等作品深化其社交属性,近现代作家群体进一步丰富理论内涵。

毕沅·评论的诗句(共1句)

毕沅的诗词曲代表作

毕沅,清代官员、学者。字纕蘅,亦字秋帆,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,自号灵岩山人。江苏镇洋(今江苏太仓)人。
乾隆二十五年(1760)进士,廷试第一,状元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乾隆五十年(1785)累官至河南巡抚,第二年擢湖广总督。嘉庆元年(1796)赏轻车都尉世袭。病逝后,赠太子太保,赐祭葬。死后二年,因案牵连,被抄家,革世职。
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,无所不通,续司马光书,成《续资治通鉴》,又有《传经表》、《经典辨正》、《灵岩山人文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