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想简介

梦想:通常指的是个人内心深处的、强烈的愿望或目标,它是一种超越现实、富有想象力的愿景。梦想具有指导性、激励性、长期性、前瞻性、个人化、情感化、理想化、更为宏观和抽象化等特征。梦想往往与个人的兴趣、热情和期望紧密相关,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潜能,推动人们超越现状,探索新的可能,不断地在生活的各个阶段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,因此,梦想也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原动力。

刘因·梦想的诗句(共1句)

刘因的诗词曲代表作

刘因(1249年—1293年),字梦吉,号静修,元雄州容城(今河北徐水县)人,元代著名理学家、人。

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,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,元灭南宋,他屡作哀宋之文,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。至元十九年(1282年),应召入朝,为承德郎、右赞善大夫,不久以母病辞官。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,朝廷再度征召,刘因以病拒绝。至元三十年(1293年),刘因病逝,朝廷追赠翰林学士、资政大夫、上护军,追封“容城郡公”,谥“文靖”。

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、元初北方理学大家,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。刘因初为经学,以朱熹为宗,但又不严守朱熹门户,在天道观方面,将生生不息的变化归之于“气机”,主张专务其静,不与物接,物我两忘。在为学方面,主张读书当先读六经、《语》、《孟》,然后依次读史、诸子,主张读书“必先传注而后疏释,疏释而后议论”。他的“古无经史之分”之说,对后来章学诚“六经皆史”的观点产生过一定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