猛虎简介

"猛虎"作为汉语词汇,本义指凶猛的虎类动物。唐代因太祖讳"虎"而改称"猛兽"或"猛武",演变出特定历史语义。该词在成语体系中应用广泛,如"猛虎下"形容来势凶猛,"猛虎插翅"比喻强者增添优势。其比喻义既可指代勇猛果敢之人,亦可形容凶残自私之辈。在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,形成与"虎"相关的成语超百余个,构建起丰富的语义网络。

黄庭坚·猛虎的诗句(共1句)

黄庭坚的诗词曲代表作

黄庭坚(公元1045年-公元1105年),字鲁直,自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又称豫章黄先生,汉族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。北宋人、词人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而且,他跟杜甫陈师道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宋治平四年(公元1067年)进士。历官叶县尉、北京国子监教授、校书郎、著作佐郎、秘书丞、涪州别驾、黔州安置等。诗歌方面,他与苏轼并称为“苏黄”;书法方面,他则与苏轼、米芾蔡襄并称为“宋代四大家”;词作方面,虽曾与秦观并称“秦黄”,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