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简介

,是指每年公历6上旬至七月中旬,在湖北宜昌以东28°N-34°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常会出现的连阴天气,量很大。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,故称为 “梅雨”。又因此时空气湿度大,温度高,百物极易受潮霉烂,因而又有“霉雨”之称。

梅雨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南部地区,到韩国、日本列岛南部一带。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,韩国称之为“Changma”,形象地表征为“长毛”;日本称之为“ばいう(Baiu)”,与“梅雨”一脉相承。

梅雨是东亚夏季向北阶段性推进的独特产物,是东亚地区独有的天气气候现象,梅雨季也是中国季性降水最为显著的季节。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: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,雨量充沛,相对湿度很大,日照时间短,降水一般为连续性,但常间有阵雨或雷雨,有时可达暴雨程度。梅雨结束以后,主要雨带北跳至黄河流域,长江流域雨量显著减小,相对湿度降低,晴天增多,温度升高,天气酷热,进入盛夏季节。

张孝祥·梅雨的诗句(共1句)

张孝祥的诗词曲代表作
张孝祥(1132年—1170年),字安国,别号于湖居士,汉族,历阳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,卜居明州鄞县(今浙江宁波)。南宋著名词人,书法家。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;父张祁,任直秘阁、淮南转运判官。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(今浙江宁波),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(今安徽省芜湖市)。 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,张孝祥状元及第,授承事郎,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。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,为权相秦桧所忌,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,并将其父下狱。次年,秦桧死,授秘书省正字。历任秘书郎,著作郎,集英殿修撰,中书舍人等职。宋孝宗时,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。隆兴元年(1163年),张浚出兵北伐,被任为建康留守。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,此外还出任过抚州,平江,静江,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,颇有政绩。乾道五年(1169年),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。乾道六年(1170年)于芜湖病死,葬南京江浦老,年仅三十八岁。 张孝祥善文,尤工词,风格宏伟豪放,为“豪放派”代表作家。有《于湖居士文集》、《于湖词》等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