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庐简介

茅庐为汉语词汇,拼音为máo lú(ㄇㄠˊㄌㄨˊ),本义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,亦称茅舍、草屋。该词自唐代起见于文创作,如张籍《送韩侍御归》中"新结茆庐招隐逸"即展现其隐逸意象。在历史典故中特指南阳诸葛庐,因《三国演义》记载刘备"三顾茅庐"而成为礼贤下士的文化符号。作为汉语常用词语,"茅庐"衍生出"初出茅庐""茅庐三顾"等成语,被历代文献及现代辞书收录。

项安世·茅庐的诗句(共1句)

孝宗淳熙二年(1175年)进士,光宗绍熙四年(1193年)任秘书省(管理皇家典籍)正字,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。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,开禧二年(1206年)起知鄂州,迁户部员外郎、湖广总领。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。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,足不出户,专事研究,于《左传》、《周易》诸经皆有见解,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《易传》,纪晓岚评价:“安世之经学深矣,何可轻诋也。”嘉定元年(1208年)卒。有《周易玩辞》十六卷、《项氏家说》、《平庵悔稿》等。其生平可见于《馆阁续录》、《宋史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