鲈鱼简介

鲈(学名:Lateolabrax japonicus),是鲈科花鲈属类。花鲈身体延长,侧扁,略呈纺锤形;吻较长,尖而突出;下颌比上颌突出,前盖骨后缘有锯齿;身体背部青灰色,腹部灰白色;体侧在侧线以上及背鳍上散布黑色斑点;体被鳞,不易脱落;各鳍灰白色或灰黑色,背鳍条部后缘黑色;尾鳍浅叉形,边缘黑色。又名烂鲈、脆鲈、鲈鱼。

花鲈分布于西北太平洋,在中国沿海及各大通海江河均有分布,常栖息于河口。暖温性底层鱼类,常溯河洄游到淡水水域觅食,秋末到河口产卵,冬季回到近海。花鲈性凶猛,摄食小鱼、甲壳动物等。产卵期为9中旬―11月,但也有极少数个体在4月产卵,产浮性卵。产卵地点于河口相邻海区的近岸。

花鲈是次要经济鱼类,是近海重要渔业对象,其鱼肉鲜嫩,除鲜销外还可制成咸干品,但在港养中是主要敌害,能吞食大量对虾及梭鱼苗。花鲈性味甘、平,具有益脾胃,补肝肾,健筋骨,安胎之功效;适合慢性胃痛、脾虚泄泻、消化不良、消瘦及胎动不安者食用。

李白·鲈鱼的诗句(共1句)

李白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。汉族,祖籍陇西成纪。一说出生于碎叶城(当时属唐朝领土,今属吉尔吉斯斯坦),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。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(今四川江油)。李白存世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行路难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将进酒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