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台简介

1、高大建筑物的泛称。

左传·哀公八年》:“ 邾子 又无道, 吴子 使大宰 子馀 讨之,囚诸楼台。”

杜甫 《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》:“复有楼台衔暮景,不劳钟鼓报新晴。” [1] 

白居易《宴散》:小宴追凉散,平桥步回。笙歌归院落,灯火下楼台。 [2] 

唐张子容《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瓘》:绕楼台出,谿通里閈斜。曾为谢客郡,多有逐臣家。

苏轼春宵》:春宵一刻值千金,有清香月有阴。歌管楼台声细细,秋千院落沉沉。

朱淑真《春晴》:深院雕梁巢燕返,高林乔木谷莺迁。韶光正近清明节坞楼台旆悬。

吴承恩西游记》第六九回:“那国王并 行者 相搀,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,更不见楼台殿阁。”
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五回:除了楼台亭阁之处,单是厅堂,就有三十八处。

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九:“更隐隐地看见了 慰冰湖 对岸秋叶落尽,楼台也露了出来。”

2、方言。指凉台。

曾巩·楼台的诗句(共1句)

曾巩的诗词曲代表作

曾巩(1019年—1083年),字子固,汉族,建昌南丰(今属江西)人,后居临川,北宋政治家、散文家。

曾巩出身儒学世家,祖父曾致尧、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。曾巩天资聪慧,记忆力超群,幼时读诗书,脱口能吟诵,年十二即能为文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进士及第,任太平州司法参军,以明习律令,量刑适当而闻名。熙宁二年(1069),任《宋英宗实录》检讨,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。熙宁五年后,历任齐州、襄州、洪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沧州等知州。元丰四年(1081),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,管勾编修院,判太常寺兼礼仪事。元丰五年(1082),卒于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追谥为“文定”。

曾巩为政廉洁奉公,勤于政事,关心民生疾苦,与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并称“南丰七曾”。曾巩文学成就突出,其文“古雅、平正、冲和”,位列唐宋八大家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