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心简介

苦心,汉语词语,拼音kǔ xīn,原指劳作中耗费的心力,后泛指费尽心思的精力,亦为中药沙参的别名。

该词兼具抽象与具象内涵:抽象层面指思虑周详、专注投入的行为状态,如人际交往中的情感经营或艺术创作中的精雕细琢,如《红楼梦》以“苦心”刻人物心理;具象层面则特指植物沙参,见于《本草纲目》记载。其双重释义在“苦心经营”“苦心孤诣”等成语中形成语义延伸。

该词最早见于战国《庄子·渔父》“苦心劳形”的哲学论述,汉代《古诗十九首》延续其思虑内涵。唐宋时期扩展至治学领域,如苏洵强调“苦心焦思”的学术态度。明清时期应用更趋多元,既用于《红楼梦》等小说的情感描写,也被《本草纲目》收录为药草异名,形成文理双脉并行的语义体系。

赵蕃·苦心的诗句(共1句)

赵蕃的诗词曲代表作

赵蕃(人,学者)(一一四三~一二一九),字昌父,号章泉,原籍郑州,南渡后侨居信州玉(今属江西)。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,卒于理宗绍定二年,年八十七岁。早岁从刘清之学,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,调浮梁尉、连江主簿,皆不赴。为太和主簿,调辰州司理参军,因与知州争狱罢。时清之知衡州,求为监安仁赡军库以卒业,至衡而清之罢,遂从之归。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。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。理宗绍定二年,以直秘阁致仕,同年卒,年八十七。谥文节。蕃诗宗黄庭坚,与韩淲(涧泉)有二泉先生之称。著作已佚,清四库馆臣据《水乐大典》辑为《乾道稿》二卷、《淳熙稿》二十卷、《章泉稿》五卷(其中诗四卷)。事见《漫塘文集》卷三二,《章泉赵先生墓表》,《宋史》卷四四五有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