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简介

锦绣(jǐn xiù)是汉语词汇,原指精美鲜艳的丝织品,后衍生为比喻美丽或美好事物的属性词。“锦”指有彩色纹的丝织品,“绣”指用彩线在织物上刺绣,合称强调工艺与色彩的华美。

该词本义为纹繁复、色泽明艳的丝织品,常见于古代服饰及装饰。引申义多用于形容川、文等具美感的事物,如“锦绣山河”“锦绣文章”等,突显视觉或文采的绚丽特质。

“锦绣”最早见于《墨子·公输》,汉代《后汉书》及宋代司马光诗作沿用其本义。元代文学拓展其比喻用法,如赵善庆以“六桥锦绣”描绘西湖春色,贾仲名以“锦绣前程”指代美好未来。明清小说、戏曲中既指实体织物,亦作象征修饰。

刘攽·锦绣的诗句(共1句)

刘攽(bān,1023~1089):北宋史学家。刘敞之弟。字贡夫,一作贡父、赣父,号公非。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墨庄刘家人。庆历进士,历任曹州、兖州、亳州、蔡州知州,官至中书舍人。一生潜心史学,治学严谨。助司光纂修《资治通鉴》,充任副主编,负责汉史部分,著有《东汉刊误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