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简介

锦绣(jǐn xiù)是汉语词汇,原指精美鲜艳的丝织品,后衍生为比喻美丽或美好事物的属性词。“锦”指有彩色纹的丝织品,“绣”指用彩线在织物上刺绣,合称强调工艺与色彩的华美。

该词本义为纹繁复、色泽明艳的丝织品,常见于古代服饰及装饰。引申义多用于形容川、文等具美感的事物,如“锦绣山河”“锦绣文章”等,突显视觉或文采的绚丽特质。

“锦绣”最早见于《墨子·公输》,汉代《后汉书》及宋代司马光诗作沿用其本义。元代文学拓展其比喻用法,如赵善庆以“六桥锦绣”描绘西湖春色,贾仲名以“锦绣前程”指代美好未来。明清小说、戏曲中既指实体织物,亦作象征修饰。

贯休·锦绣的诗句(共6句)

贯休的诗词曲代表作

贯休(832~912),唐末五代前蜀僧、诗僧。俗姓姜,字德隐,婺州兰溪(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)人。七岁出家和安寺,日读经书千字,过目不忘。唐天复间入蜀,被前蜀主王建封为“禅大师”,赐以紫衣。
贯休能诗,诗名高节,宇内咸知。尝有句:“一瓶一钵垂垂老,万水千山得得来,”时称“得得和尚”。有《禅月集》存世。亦擅绘画,尤其所画罗汉,更是状貌古野,绝俗超群,笔法坚劲,人物粗眉大眼,丰颊高鼻,形象夸张,所谓“梵相”。在中国绘画史上,有着很高的声誉。存世《十六罗汉图》,为其代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