鲸鱼简介

鲸类(学名:Cetacea)是鲸下目哺乳动物的统称,是完全适于水栖的哺乳动物。现生鲸类有2个亚目:齿鲸亚目和须鲸亚目,共有14科39属90余种。鲸类在身体结构方面没有明显的颈部,无毛,皮肤下脂肪厚。各脊椎骨的形态相似,数量多,脊柱可弯曲,颈椎缩短并愈合。尾鳍中无骨骼,腰带和后肢退化到只余痕迹。其前肢保留,臂骨短而扁平,腕骨呈盘状,指骨数目繁多而加长。外鼻孔移至头顶背部,围耳骨和听囊愈合成听器。

鲸类动物分布于世界所有海洋中,以及南美洲、北美和亚洲的一些淡水湖泊和河流。多数在海洋,极少数在河流。鲸是一种温血动物,其体温总是保持在37℃左右,跟人的体温差不多。须鲸取食许多种小或小海虾,而齿鲸则常常捕食体形大的鱼类。鲸类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外鼻孔位于头顶背部,形成喷水孔。鲸的妊娠期一般为10-12个,每胎一仔,少有双胞胎。

81种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(IUCN);其中,极危(CR)2种,濒危(EN)7种,易危(VU)5种,近危(NT)112种,无危(LC)28种,数据缺乏(DD)39种。所有鲸类动物均列在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附录Ⅱ中,除了列于附录Ⅰ物种。40种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(2021年);其中,14种为一级,26种为二级。

魏了翁·鲸鱼的诗句(共1句)

魏了翁的诗词曲代表作

魏了翁(1178年—1237年),字华父,号鹤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大臣。
庆元五年(1199年)进士,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。历任国子正、武学博士、试学士院,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,改秘书省正字,出知嘉定府。史弥远当国,力辞召命。起知汉州、眉州。嘉定四年(1211年),擢潼川路提点刑狱,历知遂宁府、泸州府、潼川府。嘉定十五年(1222年),召为兵部郎中,累迁秘书监、起居舍人。宝庆元年(1225年),遭诬陷后黜至靖州居住。绍定五年(1232年),起为潼川路安抚使、知泸州。端平元年(1234年),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,以端明殿学士、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
嘉熙元年(1237年),魏了翁去世,年六十。获赠太师、秦国公,谥号“文靖”。
魏了翁反对佛、老“无欲”之说,认为圣贤只言“寡欲”不言“无欲”,指出“虚无,道之害也”。推崇朱熹理学,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。提出“心者人之太极,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”,强调“心”的作用,又和陆九渊接近。能诗词,善属文,其词语意高旷,格或清丽,或悲壮。著有《鹤山全集》、《九经要义》《古今考》《经史杂钞》《师友雅言》等,词有《鹤山长短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