鲸鱼简介

鲸类(学名:Cetacea)是鲸下目哺乳动物的统称,是完全适于水栖的哺乳动物。现生鲸类有2个亚目:齿鲸亚目和须鲸亚目,共有14科39属90余种。鲸类在身体结构方面没有明显的颈部,无毛,皮肤下脂肪厚。各脊椎骨的形态相似,数量多,脊柱可弯曲,颈椎缩短并愈合。尾鳍中无骨骼,腰带和后肢退化到只余痕迹。其前肢保留,臂骨短而扁平,腕骨呈盘状,指骨数目繁多而加长。外鼻孔移至头顶背部,围耳骨和听囊愈合成听器。

鲸类动物分布于世界所有海洋中,以及南美洲、北美和亚洲的一些淡水湖泊和河流。多数在海洋,极少数在河流。鲸是一种温血动物,其体温总是保持在37℃左右,跟人的体温差不多。须鲸取食许多种小或小海虾,而齿鲸则常常捕食体形大的鱼类。鲸类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外鼻孔位于头顶背部,形成喷水孔。鲸的妊娠期一般为10-12个,每胎一仔,少有双胞胎。

81种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(IUCN);其中,极危(CR)2种,濒危(EN)7种,易危(VU)5种,近危(NT)112种,无危(LC)28种,数据缺乏(DD)39种。所有鲸类动物均列在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附录Ⅱ中,除了列于附录Ⅰ物种。40种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(2021年);其中,14种为一级,26种为二级。

汪元量·鲸鱼的诗句(共1句)

汪元量(1241~1317年后),南宋末人、词人、宫廷琴师。字大有,号水,亦自号水子、楚狂、江南倦客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
咸淳(1265年~1274年)进士。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、善鼓琴供奉内廷。元军下临安,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。留大都,侍奉帝后。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,囚禁狱中,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,常去探望,两人以诗唱和,互相激励,结下了深厚情谊。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,得元世祖许可,出家为道士,离开大都还江南,暗中结交抗元志士,在浙、赣一带鼓动反元,图谋恢复宋室江。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。谢翱曾作《续操琴·哀江南》,歌颂其抗元活动。晚年退居杭州,为道士以终。

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,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、去国之苦而作,在后世有“宋亡之诗史”之誉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评论道:“其诗多慷慨悲歌,有故宫离黍之感,于宋末之事,皆可据以征信。”有《湖山类稿》五卷、《水云集》一卷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