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寂简介

寂寂是汉语常用词汇,拼音为jì jì,属AA式叠音词,核心释义包含三层:一指寂静无声的环境状态,二指孤单冷落的人物境遇,三表隐秘行事的动作方式。

该词既可描绘物理空间的静谧,如《玉台新咏》“寂寂人定初”刻沉寂,又能传达人物内心的孤寂感,如秦嘉《赠妇》“寂寂独居”呈现独处冷清。其隐秘义项在口语中延伸,如《西游记》“寂寂密密”描述隐秘行为。语义跨时代稳定,兼具环境氛围营造与情感表达双重功能。

其最早见于汉代秦嘉诗句,三国曹植以“寂寂长夜”强化时间维度的静默。唐代王维朱庆馀等通过“落花寂寂”“闭院门”等意象拓展景物与人文场景表现力。宋代张耒苏轼延续用法,明清归有光项脊轩志》与《西游记》进一步融合庭院幽静与行为隐秘描写,现代冰心作品仍沿用其文学功能。

卢照邻·寂寂的诗句(共3句)

卢照邻的诗词曲代表作

卢照邻,初唐诗人。字升之,自号幽忧子,汉族,幽州范阳(治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其生卒年史无明载,后人有多种说法,有三子,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。

卢照邻望族出身,曾为王府典签,又出任益州新都(今四川成都附近)尉,在文学上,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世称“王杨卢骆”,号为“初唐四杰”。有7卷本的《卢升之集》、明张燮辑注的《幽忧子集》存世。

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,以歌行体为佳,不少佳句传颂不绝,如“得成比目何辞死,愿作鸳鸯不羡仙”等,更被后人誉为经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