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子简介

甲子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,由天干中的“甲”和地支中的“子”相配而成。它是干支纪年、纪、纪日、纪时的起点,也是六十甲子循环的开始。甲子为干支之一。顺序为第1个。前一个是癸亥,后一个是乙丑。论阴阳五行,天干之甲属阳之木,地支之子属阳之水,是水生木相生。纳音五行海中金。

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,就叫甲子,是以天干一干甲、地支一支子命名的,故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天气始于甲,地气始于子,子甲相合,命曰岁立,谨候其时,气可与期。”天干往复轮周六次,地支往复轮周五次而构成六十年一个周期。前三十年包括七百二十节气,是为一纪,后三十年亦有七百二十节气,凡一千四百四十节气,共计六十年。甲子中的天干主五运的盛衰,甲子中的地支司六气的变化,故讲五运六气,就不能离开天干地支所组成的六十年甲子。古代命理书中有关于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的理论,其在《推背图》中的用处:用来对六十象图进行排序;为理解各象图历史提供形象参考;以六十甲子对应六十象,以人生循环对应人类循环。

殷商时期就开始用天干、地支相配合记录时间,天干之首为甲、地支之首为子。干支相配,则为甲子,由此开始按甲子、乙丑、丙寅……顺序排列下去,到亥则为60,此为甲子一周,故称为60环(还)甲子,亦有称里子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天以六为节,地以五为制,周天气者,六期为一备。终地气者,五岁为一周……五六相合后,七百二十气为一纪……凡六十岁而为一周。”

刘禹锡·甲子的诗句(共1句)

刘禹锡的诗词曲代表作
刘禹锡(772年—842年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自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,又自言系出中(今河北定州),其先中山靖王刘胜,晚年自号庐山人。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,出生于嘉兴的新说,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,举族东迁定居彭城。刘禹锡为贞元九年(793)进士。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,为杜佑所器重。后从杜佑入朝,为监察御史。贞元末,与柳宗元,陈谏、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,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。后任朗州司、连州刺史、夔州刺史、和州刺史、主客郎中、礼部郎中、苏州刺史等职,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,故后世题他的文集为《刘宾客集》。白居易赞其“彭城刘梦得,诗豪者也”,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“诗豪”之称,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、哲学家、诗人和散文家。
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“刘白”。与宗元并称“刘柳”。彭城刘梦得,诗豪者也。其锋森然,少敢当者。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,其为名流推重如此。会昌时,加检校礼部尚书。卒年七十二,赠户部尚书。诗集十八卷,今编为十二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