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简介

鸡(学名:Gallus gallus domesticus),是鸡属动物红色原鸡(Gallus gallus)的亚种,鸡外形似鸟,分为头部、颈部、体躯与翅膀、尾部和腿5部分,头部有喙、鸡冠,躯干部有1双翅膀,靠双脚站立。鸡的骨骼大量愈合,前肢演化成翅膀。胸肌和后肢肌肉则非常发达。它们拥有嗉囊和肌胃,肺较小但配备有气囊,没有膀胱。鸡拥有鸟类适于飞翔的典型身体结构,但经人类长期的驯化,大多数鸡已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。

鸡原产于东南亚、印度和中国海南、广西、南,而后又引种到世界各地。鸡的祖先是红色原鸡,至少始于公元前2000年,随着长期的驯化和培育,以及饲养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改善,鸡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家禽。

鸡是杂食性动物,散养的鸡主要以昆虫、草籽、幼嫩的青草和野菜等为食,雄鸡有清晨打鸣的昼节律。鸡是群居性动物,具有成群结队采食的习性。常用的鸡品种有白来航鸡、洛克鸡、洛岛红鸡等。鸡肉和鸡蛋营养丰富,羽毛可用做被褥、羽毛扇、鸡毛掸子和装饰品、塑胶、饲料羽绒服等,鸡粪可用作饲料与有机肥。在中国文化中,鸡是一种吉祥的动物,常出现在民间传统年中,如有“雄鸡镇图”、“雄鸡食虫图”、“儿童抱鸡图”等。斗鸡活动起源于亚洲,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。

2014年,斗鸡被列入第四批中国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李覯·鸡的诗句(共1句)

李覯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北宋建昌军南城(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)人,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。
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安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
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