魂断简介

魂断(拼音:hún duàn,注音:ㄏㄨㄣˊㄉㄨㄢˋ),汉语词语,原指极度悲伤或激动至心神恍惚的状态,后引申为死亡的婉称。该词通过文学意象承载情感表达。

词语内涵包含两层含义:一指情感层面的极致哀恸;二指生命终结的隐喻。两种释义均依托文学作品实现情境构建。

该词在近代苏曼殊《断鸿零雁记》中体现为修辞实践。历代创作者通过诗词、小说等文体延续其语境表达。

孟浩然·魂断的诗句(共1句)

孟浩然的诗词曲代表作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