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简介

葫芦(学名:Lagenariasiceraria(Molina)Standl.),是葫芦科葫芦属的攀援植物,又名匏(páo)、瓠(hù)。葫芦是一年生攀援草本;茎、枝具沟纹,被粘质长柔毛,老后渐脱落,变近无毛。叶柄长16-20厘米,有和茎枝一样的毛被,顶端有2腺体;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,长、宽均10-35厘米。雌雄同株,雌、雄均单生。果实初为绿色,后变白色至带黄色,由于长期栽培,果形变异很大,因不同品种或变种而异,有的呈哑铃状,中间缢细,下部和上部膨大,上部大于下部,长数十厘米,有的仅长10厘米,有的呈扁球形、棒状或构状,成熟后果皮变木质。

葫芦喜好温暖湿润的气候,喜光,耐热,耐旱、忌涝,不耐寒。葫芦适应性很强,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,适宜在排水良好、肥沃、土层深厚、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。常常生长在坡地、平原、田边、丘陵或者土路旁。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,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
据《中华本草》记载葫芦具有药用价值,其功能主治:“利水,消肿,通淋,散结。主治水肿,腹水,黄疸,消渴,淋病,痈肿。”葫芦在中国还有着很多美好、吉祥的寓意,在中国是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。如寿星南极仙翁的拐杖上就系着一个葫芦,代表了长寿与安康。

张可久·葫芦的诗句(共3句)

张可久的诗词曲代表作
张可久(约1270~约1350),字小(一说名伯远,字可久,号小山)(《尧山堂外纪》);一说名张可久肖像(林晋生作)可久,字伯远,号小山(《词综》);又一说字仲远,号小山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,庆元(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)人,元朝著名散曲家,剧作家,与乔吉并称“双壁”,与张养浩合为“二张”。现存小令800余首,为元曲作家最多者,数量之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