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云简介

是汉语气象术语,泛指呈黄色的气或自然景象,承载多重文化内涵,属传统天文与文学交融的文化符号。

其释义主要包含四类:一为自然天象,指沙尘或天折射形成的黄色云层,如曾巩“黄云半满千里”;二为祥瑞象征,《宋书》载尧出生时“黄云覆护”,《古微书》记黄帝得黄云扶日;三指边塞沙,杜甫晚黄云合”、高适“千里黄云白日曛”皆以黄云渲染塞外苍茫;四喻成熟稻麦,高启“黄云渐收尽”即取此象。此外,《周礼》注疏衍生出“黄云谶”概念,将黄云与丰年预兆关联。

该词文学意象始于南朝谢灵运用以表沙,唐代扩展为边塞意境核心元素,宋代融入云、农事新解,明清发展为复合文化符号,贯穿古代天文认知与审美流变。

王彝·黄云的诗句(共1句)

王彝,元明间苏州府嘉定人,先世东蜀人,字常宗,号妫蜼子。少孤贫,读书天台山中,师事王贞文,得兰溪金履祥之传。洪武初以布衣召修《元史》,荐入翰林。乞归后,常为知府魏观作文,观得罪,连坐死。曾著论力诋杨廉夫,以为文妖。有《三近斋稿》、《王常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