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云简介

是汉语气象术语,泛指呈黄色的气或自然景象,承载多重文化内涵,属传统天文与文学交融的文化符号。

其释义主要包含四类:一为自然天象,指沙尘或天折射形成的黄色云层,如曾巩“黄云半满千里”;二为祥瑞象征,《宋书》载尧出生时“黄云覆护”,《古微书》记黄帝得黄云扶日;三指边塞沙,杜甫晚黄云合”、高适“千里黄云白日曛”皆以黄云渲染塞外苍茫;四喻成熟稻麦,高启“黄云渐收尽”即取此象。此外,《周礼》注疏衍生出“黄云谶”概念,将黄云与丰年预兆关联。

该词文学意象始于南朝谢灵运用以表沙,唐代扩展为边塞意境核心元素,宋代融入云、农事新解,明清发展为复合文化符号,贯穿古代天文认知与审美流变。

陈造·黄云的诗句(共1句)

陈造的诗词曲代表作

陈造(1133年~1203年)字唐卿,江苏高邮人(今属江苏金湖闵桥镇)。人称“淮南夫子”,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,年二十始知锐意,为儒废寝与食,直院崔大雅奇其才,年四十三登进士(孝宗淳熙二年,即1175年中进士),官迪功郎,以词赋闻名艺苑;继而任繁昌县(今安徽繁昌)令;三年满转升平江(今苏州),撰《芹宫讲古》,阐明经义。范成大见其文谓“使遇欧、苏,盛名当不在少游下。”尤袤、罗点得其骚词、杂著,爱之手不释卷。郑兴裔荐其“问学闳深,艺文优赡”。
绍熙二年(1191年),陈造转奉议郎,知明州定海县,“减斥卤之课,蠲失额之粮,治行称最”;庆元二年(1196年),通判房州权知州事;房州秩满,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,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,皆有治绩。自以转辗州县幕僚,无补于世,置江湖乃宜,遂自号江湖长翁。宁宗嘉泰三年卒,年七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