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莺简介

黑枕黄鹂又称黄莺、黄鹂、金衣公子等,是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鸣禽。体长23~27厘米,嘴略下弯,粉色;雄鸟整体主要呈鲜明的黄色,黑色过眼纹在额和枕后相连,且在枕后较粗,形成一围绕头顶的黑色宽带;飞羽黑色,具黄色羽缘,三级飞羽上的黄色较多;尾羽黑色,除中央尾羽外,皆具黄色端斑,脚灰黑色;雌鸟似雄鸟而羽色较暗淡,背面较偏绿色;幼鸟似雌鸟而羽色更偏绿色,下体色浅且具黑色纵纹,嘴上较多黑褐色。自额基、眼先、过眼而至枕部,连成一条宽阔的黑纹,故名黑枕黄鹂。

黑枕黄鹂分布在中国东部,南和海南岛全年可见。主要栖息于低至平原地带的阔叶林、混交林等具阔叶树种的林地,偏爱山林和距离水域较近的林地。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于树冠层,鸣声响亮而多变,也会有模仿其他鸟叫声的较复杂的鸣唱。主要食物为昆虫。繁殖期5~7,营巢于树上,巢呈吊篮状,编织于水平树枝的末端枝杈处。

黑枕黄鹂是天生的歌唱家,其鸣 啭如行流水,清脆悠扬,宛如西洋乐器中的黑管,音调美妙多变,又被誉为“林中黑管手”,黑枕黄鹂具有保护价值,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。黑枕黄鹏主要以昆虫为食,对农林业生产有益,在植物保护中意义很大。

杜甫·黄莺的诗句(共1句)

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汉族,唐朝河南巩县(今河南郑州巩义市)人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