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昏简介

黄昏在汉语中特指日落至天色未全黑的过渡时段,对应古代十二时辰的戌时(19-21时)。作为双音节名词,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:一为时间范畴(如《孔雀东南飞》"奄奄黄昏后"所述婚俗时刻),二为光色描述(林逋"暗香浮动黄昏"的光影意境)。该词具有近义词"傍晚、薄暮"和反义词"清晨、黎明"的语义关联,在文学创作中既承载"人约黄昏后"的浪漫意象,也寄托"只是近黄昏"的怅惘情怀。现代地理学研究表明,中国不同地区的黄昏时长存在显著差异,新疆地区可达2小时以上。

姜夔·黄昏的诗句(共1句)

姜夔的诗词曲代表作
姜夔(kuí) (1154-1221),字尧章,号白石道人,汉族,饶州鄱阳(今江西省鄱阳县)人。南宋文学家、音乐家。他少年孤贫,屡试不第,终生未仕,一生转徙江湖,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。他多才多艺,精通音律,能自度曲,其词格律严密。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,姜夔对诗词、散文、书法、音乐,无不精善,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。姜夔词题材广泛,有感时、抒怀、咏物、恋情、写景、记游、节序、交游、酬赠等。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,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,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,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,以及超凡脱俗、飘然不群,有如孤野鹤般的个性。姜夔晚居西湖,卒葬西塍。有《白石道人集》、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、《续书谱》、《绛帖平》等书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