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蕡·豪侠的诗句(共1句)

豪侠简介

豪侠,汉语词汇,拼音为háo xiá,兼具形容词与名词词性。作形容词时指为人豪迈尚义、勇敢无畏;作名词则指仗义行事的强健任侠者,在西方语境中亦可引申为绅士度或求爱举止。

该词内涵包含两层核心意义:其一为褒扬重义轻利、慷慨洒脱的精神特质,典型如《剪灯馀话》描述齐仲和“豪侠不羁,用财如粪土”;其二特指凭借武力或声望行侠仗义的群体,如《汉书·游侠传》记载长安城“街闾各有豪侠”,其行为多体现于扶危济困、反抗强权的实践中。

“豪侠”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,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以“建素豪侠”勾勒人物性格。魏晋至明清时期,其概念逐渐扩展:晋代袁宏提及刺史“摧破豪侠”,宋代陆游中慨叹“豪侠都无故态狂”,显示出该词从个体特质转向社会群体的描述。现代文学如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仍沿用此词,延续其文化意象。

孙蕡(1337—1393),字仲衍,号西庵先生,广东南海平步(今顺德平步乡)人。生于元至元二年(1337年)。他仪表堂堂,性格通达、豪爽。孙蕡于书无所不读,写起诗文来不用起草稿,开卷展纸,挥笔而成。初读起来好像并无刻意经营,细加体味,则气象雄浑,兴喻深致,有魏晋度。他从小就志气不凡,不随便与人交往,乡间的人都很尊敬他,称他孙先生。
负节概,不妄交游。何真据岭南,礼遇之。洪武三年(1370),举于乡,旋登进士。授工部织染局使,长虹县主簿。召入,为翰林典籍,与修《洪武正韵》。出为平原主簿,坐累逮系,旋得释。起为苏州经历,复坐累戍辽东。后因尝为蓝玉题画,论死。蕡博学工诗文,诗风清圆流丽,著述甚富。蕡殁,诸书散佚,今存九卷,《四库总目》行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