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景明·豪侠的诗句(共1句)

豪侠简介

豪侠,汉语词汇,拼音为háo xiá,兼具形容词与名词词性。作形容词时指为人豪迈尚义、勇敢无畏;作名词则指仗义行事的强健任侠者,在西方语境中亦可引申为绅士度或求爱举止。

该词内涵包含两层核心意义:其一为褒扬重义轻利、慷慨洒脱的精神特质,典型如《剪灯馀话》描述齐仲和“豪侠不羁,用财如粪土”;其二特指凭借武力或声望行侠仗义的群体,如《汉书·游侠传》记载长安城“街闾各有豪侠”,其行为多体现于扶危济困、反抗强权的实践中。

“豪侠”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,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以“建素豪侠”勾勒人物性格。魏晋至明清时期,其概念逐渐扩展:晋代袁宏提及刺史“摧破豪侠”,宋代陆游中慨叹“豪侠都无故态狂”,显示出该词从个体特质转向社会群体的描述。现代文学如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仍沿用此词,延续其文化意象。

何景明的诗词曲代表作

何景明(1483年86日—1521年8月5日),字仲默,号白坡,又号大复人,信阳浉河区人。自幼聪慧,八岁能文,弘治十五年(公元1502年)十九岁中进士,授中书舍人,并任内阁。正德初,宦官刘瑾擅权,何景明谢病归。刘瑾诛,官复原职。官至陕西提学副使。
何景明是明代“文坛四杰”中的重要人物,也是明代著名的“前七子”之一,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。其取法汉唐,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。性耿直,淡名利,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,敢于直谏,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,著有辞赋32篇,诗1560首,文章137篇,另有《大复集》38卷。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