旱涝是汉语中表示自然灾害的复合词,由旱灾(长期无雨)与涝灾(雨水过多)组合而成。其词源可追溯至明代文献,如海瑞《兴革条例·工属》记载水利官员需督管塘壒以防旱涝。现当代应用扩展至泛指自然灾害,如曹聚仁《徐州夜话》描述黄泛区旱涝灾情。现代汉语中,旱涝常与农业防灾措施关联,如“旱涝保收”指水利设施完善可抵御灾害保障收成,1958年《人民日报》提出“旱涝保丰收”反映农田水利建设成效。
朱瞻基(1398年-1435年1月31日),即明宣宗(1425年-1435年),明朝第五位皇帝。明仁宗朱高炽长子,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。洪熙元年(1425年)即位。在位期间文有“三杨”、蹇义、夏原吉;武有英国公张辅,地方上又有像于谦、周忱这样的巡抚,一时人才济济,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,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,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“功绩堪比文景”,史称“仁宣之治”。宣德十年(1435年)驾崩,终年38岁,葬景陵。庙号宣宗,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