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子简介

公子,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。敬辞,多用于男性。

1.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,女儿亦称女公子。汉至唐,公卿之子谓公子.

仪礼·丧服》:“诸侯之子称公子。”

·周南·麟之趾》:“麟之趾,振振公子。”

公羊传·庄公元年》:“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。”何休注:“谓女公子也。”

2.到北宋,公子的称谓平民化.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,或其人稍有学识,皆可被称为公子.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地位和学识的重要性,使得这一称呼不再局限于贵族,而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层。

3.用于称呼豪门世家的子弟(称呼别人女儿亦可为女公子),已不常用。

刘希夷·公子的诗句(共1句)

刘希夷的诗词曲代表作

刘希夷 (约651年-约680年),唐朝诗人。 一名庭芝,字延之(一作庭芝),汉族,汝州(今河南省汝州市)人。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,善弹琵琶。其诗以歌行见长,多写闺情,辞意柔婉华丽,且多感伤情调。《代悲白头翁》有“年年岁岁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句,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,希夷不允,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。延之少有文华,落魄不拘常格,后为人所害,死时年未三十。原有集,已失传。 《旧唐书》本传谓“善为从军闺情之诗,词调哀苦,为时所重。志行不修,为奸人所杀”。《大唐新语》卷8谓“后孙翌撰《正声集》,以希夷为集中之最”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卷, 《全唐诗外编》、《全唐诗续拾》补诗7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