芙蓉简介

木芙蓉(学名:Hibiscus mutabilis L.),是锦葵科、木槿属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又名芙蓉花、木莲、拒霜花、地芙蓉、华木。木芙蓉植株高2~5米。叶宽卵形至圆卵形或心形,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,下面密被星状细绒毛;叶柄长5~20厘米;托叶披针形,常早落。单生于枝端叶腋间;小苞片呈线形,密被星状绵毛,基部合生;萼钟形;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,后变深红色,花瓣近圆形,外面被毛,基部具髯毛。果实为扁球形蒴果,被淡黄色刚毛和绵毛;种子肾形,背面被长柔毛。花期8~10

木芙蓉对土壤要求不高,瘠薄土地亦可生长。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露天栽植时,由于冬季气温较低,木芙蓉地上部分常被冻死,但翌年春季可以从根部萌发出新枝。木芙蓉为暖地树种,喜光畏寒,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~26℃,冬季温度低于4℃时开始落叶,进入休眠期,-10℃以下的低温会受冻死亡。木芙蓉花主产地在中国东、河北、安徽等省区,原产于中国湖南,为成都市市花,现东南亚各国和日本也都有栽培。

木芙蓉是成都市的市花,与成都有着千年情缘。相传成都城初建时,有神龟指引建城,路线如同一朵芙蓉花,“蓉城”由此得名。木芙蓉开花时间为秋季,不同品种花色、花形会存在不同变化,具有较高观赏性价值,且经常被应用于园林美化建设中,同时在生态环境改善和绿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。木芙蓉具有凉血,解毒,消肿,止痛的功效。能治痈疽肿,缠身蛇丹,烫伤,目赤肿痛,跌打损伤等症状。

朱彝尊·芙蓉的诗句(共1句)

朱彝尊的诗词曲代表作
朱彝(yí)尊(1629年10月7日—1709年11月14日),清代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(chá),又号醧舫,晚号小长芦钓师,又号金亭长。汉族,浙江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 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 博通经史,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(“南朱北王”);作词格清丽,为“浙西词派”的创始人,与陈维崧并称“朱陈”;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 著有《曝书亭集》80卷,《日下旧闻》42卷,《经义考》300卷;选《明诗综》100卷,《词综》36卷(汪森增补)。所辑成的《词综》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