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父老"作为汉语词语具有双重含义:一是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务的年长者,多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;二是对家乡长辈或老年人的尊称。该词最早见于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等先秦典籍,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"无颜见江东父老"典故中成为经典文学意象。其现代汉语用法保留在"父老兄弟""家乡父老"等固定搭配中,常表达对故乡长者的敬重之情。
释文珦(一二一○-?)(生年据本集卷一○《看新历》“又看景定新颁历,百岁还惊五十过”推定),字叔向(影印《诗渊》册五页三七九八《宿山庵》署),自号潜山老叟,于潜(今浙江临安西南)人。早岁出家,遍游东南各地,游踪略见集中《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》诗,有“题咏诗三百,经行路四千”之句,后以事下狱,久之得免,遂遁迹不出。终年八十馀。诗集已佚,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为《潜山集》十二卷。事见集中有关诗篇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