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鸣简介

凤鸣(拼音:fèng míng,注音:ㄈㄥˋ ㄇㄧㄥˊ),汉语词语,原指凤凰鸣叫,后常用于比喻优美的音乐声或夫妻感情融洽。该词具有双重含义:一为凤凰鸣唱,形容声音婉转如乐声;二为凤凰和鸣,象征婚姻和谐美满。其意象可追溯至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中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”,此处描述岐凤鸣被视作周室兴起的吉兆。另据《列仙传·萧史》记载,秦穆公时萧史善吹箫,曾教妻子弄玉仿效凤鸣,经数年练习后箫声宛如凤凰之声。“凤鸣岐山”典故源自周文王时期,凤凰栖于岐山鸣叫,古人认为此现象昭示周朝德政兴盛,该典故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及地域文化命名的重要题材。

方回·凤鸣的诗句(共1句)

方回(1227~1305),元朝著名人、诗论家。江西诗派殿军(中国文学史·第三卷·第六编·元代文学)。字万里,别号虚谷。徽州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宋景定进士,知严州。降元,授建德路总管。后罢官,往来杭歙间。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。南宋理宗时登第,初以《梅花百咏》向权臣贾似道献媚,后见似道势败,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,得任严州(今属浙江)知府。元兵将至,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,及元兵至,又望迎降,得任建德路总管,不久罢官,即徜徉于杭州、歙县一带,以至老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