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鹃简介

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 Planch.),是杜鹃科杜鹃属的落叶灌木,高2-5米,分枝多而纤细。叶为革质,常聚集生在枝端,呈卵形、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,前端短逐渐变尖,叶子边缘微微反卷并带有细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白色;花冠呈阔漏斗形、倒卵形,一般2-6簇生于枝顶,有玫瑰色、鲜红色或暗红色,花期4-5,果期6-8月。

杜鹃广泛分布于欧洲、亚洲、北美洲,主产东亚和东南亚,在中国集中产于西南、华南地区,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。杜鹃花喜酸性肥沃土壤。耐荫凉喜温暖,常绿杜鹃在地空气湿润凉爽处,才能生长良好。

杜鹃是中国三大自然野生名花之一,也是世界四大高山花卉之一,是重要的森林植被组成种类。杜鹃有较为广泛的药用价值,据《中药大辞典》等有关中医药文献记载:杜鹃花味酸甘,有活血调经之效,可治跌打损伤、湿关节痛等疾病;因花冠鲜红色,可作花卉植物,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;杜鹃还能监测有毒气体,当空气中有二氧化硫、一氧化氮时,杜鹃叶片会出现斑纹,边缘开始枯萎;杜鹃花寓意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,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,故常被古人作诗仙李白曾作《宣城见杜鹃花》。

注:杜鹃花也是杜鹃花属(Rhododendron)约960种植物的通称。

林景熙·杜鹃的诗句(共1句)

林景熙的诗词曲代表作

林景熙(1242年—1310年),字德暘,一作德阳,号霁山。温州平阳(今属浙江)人。南宋末期著名爱国诗人。咸淳七年(1271年),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,历任泉州教授,礼部架阁,进阶从政郎。宋亡后不仕,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。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。他教授生徒,从事著作,漫游江浙,因而名重一时,学者称“霁山先生”。卒葬家乡青芝山。
林景熙作为雄踞我国宋元之际诗坛数十年的爱国诗人,其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,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。他的诗文格幽婉,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,他是温州二千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。一生中共留下诗文16卷。其中诗歌《白石樵唱》6卷;散文《白石稿》10卷,后人编为《霁山集》。历代文史学家称其为“屈子《离骚》、杜陵诗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