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海简介

东海(拼音:dōng hǎi)是汉语词汇,兼具地理实体与文学意象双重含义。狭义指亚洲东部边缘海,北接黄海,西邻中国大陆,南至南海,现代地理范围涵盖长江口至台湾海峡以东海域;广义泛指东方大海,常见于文学表述。

地理概念随历史变迁:先秦多指今黄海,秦汉后扩展至黄海与东海区域,明代始与现代范围基本一致。文学意象中,其象征意义显著,如《荀子》以“东海之乐”喻境界开阔,杜甫“欲倾东海洗乾坤”显宏大寓意,明清小说及“福如东海”等成语亦将其作为意象载体。

词源起于先秦文献,《左传》最早以“表东海”称颂齐国疆域。汉代衍生出滨海地区代称、郡名等含义,秦置东海郡治所历经变迁,辖境覆盖今东、江苏部分地区。南宋后因黄河改道泥沙沉积,黄海名称逐渐独立。

丁宝光·东海的诗句(共1句)

丁宝光(1872~1903),讳朝炳,名朝勋,字式勋、锡勖,号士雄,又号筱澄。为鹿港进士丁醴澄二子。自幼资聪敏,长辈多以大器视之。光绪十七年(1891)入彰化县学为邑庠生。光绪十九年(1893)与蔡谷元之女蔡槎结婚。丁家与蔡家为当时鹿港的名门望族,丁蔡联姻,婚礼极隆重,为时人所称羡。甲午战起,丁宝光随族人归返祖籍泉州陈埭避难;事平后,曾返鹿港,流连岁馀后又返回陈埭。此后,于当地设塾教授宗族后辈,并为陈埭家乡宗族撰写赞文、祭文,及重修祖祠、家祭、墓祭等序文,至光绪二十九年(1903)逝世止。丁氏书法娟秀,曾用馆阁体抄录〈史记本纪〉、〈圣祖御批通鉴纲目全录〉。与鹿港著名人洪弃生为忘年之交,两人经常吟诗唱和,诗中流露出相知相惜之情谊;亦与鹿港文人施梅樵、许志坤有来往。返鹿期间,曾加入「鹿苑吟社」,其诗文作品,有:〈诗抄〉(完稿于1893年)、〈吟香山馆什作〉、〈对联作品〉、〈论文习作集〉、〈孙太尊观课稿〉等。〖参考赖子清《台海诗珠》,台北:赖子清自印,1982年;李昭容《鹿港丁家之研究》,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,2001年。
〗以下诗作辑录自《洪弃生先生遗书(二)。寄鹤斋乙未以后披晞集》、林文龙编《台湾诗录拾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