貂简介

貂(学名:Mustelidae)是鼬科哺乳动物统称,又名貂鼠。身体细长,大小与家猫相似;耳朵较大,略呈三角形;四肢较短。全身被毛呈棕褐色,有稀疏的白色针毛。貂具有发育很好的肛袋。肛袋腺可产生特殊气味的分泌物,貂无盲肠且小肠很短(为体长的四倍),胃亦很少。

除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外,分布于世界各地。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。栖息于浓密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,在树洞或树根底下筑巢。通常在白天活动,行动敏捷,行进时跑跑停停、边嗅边看。多独居,一年换毛两次,5换夏毛,9月后长冬毛。通过嗅觉和听觉进行猎食,主要以鼠类、鸟蛋等为食,有时也吃植物的果实。发情周期受季节变化影响,正常生殖周期在秋冬季节,1月底至3月初分娩,一只雄貂可与五只雌貂交配。妊娠期一般为30-32天,一胎最多生10-11只,通常为4只。

貂类是农林地区鼠类的天敌,又是名贵的毛皮兽。貂类物种对人类没有威胁,但会对农业、汽车和牲畜造成损害。紫貂已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全部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(IUCN)。水獭亚科所有种(Lutrinae )和鼬亚科(Mustelinae)部分物种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2023年版。

施肩吾·貂的诗句(共1句)

施肩吾(公元780年-861年),字希圣,号东斋。唐宪宗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进士,杭州第一位状元。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贤德乡(新登县,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),毕业于武盛县(分水县,今桐庐分水镇柏村)。是集人、道学家、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。
早年读书分水五山、龙门等地。元和二年(807)举进士,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《太羹不和赋》、《早春茂诗》,以第13人及第。然淡于名利,不待授官,即东归。临行,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,传为韵事,既归,心慕洪州西山(今江西新建县)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,筑室隐居,潜心修道炼丹。世称华阳真人,俗又称为“施状元”。
晚年,率族人渡海避乱,至澎湖列岛定居,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。所作《题澎湖屿》诗:“腥噪海边多鬼市,岛夷居处无乡里。黑皮少年学采珠,手把生犀照盐水”,以及《感忆》诗:“暂将一苇向东溟,来往随波总未宁。忽见浮鸥归别坞,又看飞雁落前汀”,颇能道出其地光。
肩吾工诗,与白居易相友善。著有《西山集》行世,《全唐诗》收录197首。另有道教著作《西山群仙会真记》、《太白经》、《黄帝阴符经解》、《钟吕传道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