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简介

灯(拼音:dēng)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。“灯”原作“鐙”。古代的灯多为青铜制,上有盘,中有柱,下有底。把“鐙”的金旁改为火,就是燈,简化为灯。“鐙”后来用作镫的“镫(dèng)”。“灯”本义指照明工具,引申为除照明外的其他发光发热的装置。

毛文锡·灯的诗句(共1句)

毛文锡,字平珪,高阳(今属河北)人,一作南阳(今属河南)人,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、词人。十四岁进士及第。事前蜀高祖王建,官翰林学士承旨。前蜀永平四年(915年),迁礼部尚书,判枢密院事。期间成功劝阻王建乘长江涨水,决堰水灌高季昌盘踞之地江陵的想法。
前蜀通正元年(916年),进文思殿大学士,拜司徒,仍判枢密院。
前蜀天汉年间(917年),因与宰相张格、宦官唐文扆争权,贬茂州(今四川松潘)司,子员外郎毛询流放维州(今四川理县)。
前蜀亡,归后唐。不久,又事后蜀。与欧阳炯等五人以小词为后蜀君主所赞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