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·春阳的诗句(共1句)

春阳简介

"春阳"是汉语词汇,读音为chūn yáng(ㄔㄨㄣ ㄧㄤˊ),以"阳春"为核心语义,既指春季整体时令,亦可特指春日阳光的物理特性。该词在汉代典籍中已有明确用例,《易林·井之巽》中以"春阳生草"描绘植物生长的物候特征,枚乘杂诗》则通过"兰若生春阳"意象展现其文学美感。古典诗词中常以"春阳和煦""春阳正暖"等搭配构建温暖明媚的春季图景,并与"春风""丝"等意象形成组合关系。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作为春季代称的用法,在气象描述与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语言功能。

鲁迅的诗词曲代表作

鲁迅(1881年9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,后改豫才,“鲁迅”是他1918年发表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,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,浙江绍兴人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。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”
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