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山简介

"春"是汉语中具有多重语义的复合词汇,其核心义项包含三个方面:其一指代春日的山峦或山中景物,常见于古典诗词意象,如唐代王维鸟鸣涧》"静春山空",金代元好问《游黄华山》"晓梦落春山空";其二喻指妇人秀美的眉毛,源于春山色彩与眉黛的视觉关联,如李商隐"遮掩春山滞上才",元代吴昌龄套曲"春山八字分";其三象征传统立春祭祀中的春神,见于清代《燕京岁时记》中立春仪式中"春山"与芒神土牛并列的记载。

黄景仁·春山的诗句(共1句)

黄景仁的诗词曲代表作

黄景仁(1749年—1783年),字汉镛,一字仲则,号鹿菲子,常州府武进县(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)人,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,清代诗人。
黄景仁四岁而孤,家境清贫,少年时即有诗名,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,一生穷困潦倒。乾隆四十六(1781年)被任命为县丞,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病逝。
黄景仁诗负盛名,和王昙并称“二仲”,和洪亮吉并称“二俊”,为毗陵七子之一,诗学李白,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、寂寞凄怆之情怀,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,七言诗极有特色,亦能词。著有《两当轩集》、《西蠡印稿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