迟迟简介

“迟迟”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chí chí,繁体写作“遟遟”,基本义指行动或结果因时间长久而延后,亦含舒缓、依恋等意涵,常见于描述拖延、徐缓或迟疑的状态。

该词在古籍中呈现多重语义:《诗经》以“行道迟迟”刻步履缓慢,“春日迟迟”描绘春光和煦,《礼记》中“威仪迟迟”形容仪态从容,陶潜作则借其传递眷恋之情。

“迟迟”最早见于先秦文献,如《诗经》《楚辞》。《尔雅·释训》训为“徐也”,奠定其缓慢之义。唐宋诗词多用于渲染时间绵延(如来鹄“慷慨步迟迟”),元明戏曲小说进一步强化其表拖延的功能(如《东周列国志》)。经演变,该词衍生出逾十种释义,成为汉语中兼具时间性与情感张力的多义词。

徐铉·迟迟的诗句(共2句)

徐铉的诗词曲代表作
徐铉(916年—991年)南唐,北宋初年文学家、书法家。字鼎臣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历官五代吴校书郎、南唐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,后随李煜归宋,官至散骑常侍,世称徐骑省。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。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《说文解字》。工于书,好李斯小篆。与弟徐锴有文名,号称“二徐”;又与韩熙载齐名,江东谓之“韩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