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汉语词汇,"长河"本义指绵长的河流,古代诗文常特指黄河(如王维《使至塞上》"长河落日圆"),亦引申为银河(如李商隐《嫦娥》)或历史进程的隐喻(如"真理长河"),南朝至清代典籍中广泛使用其多重意象。
沈从文193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《长河》以湘西沅水流域为背景,通过乡土社会的日常叙事,描绘传统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变迁,呈现自然人性与外部变革的张力。作品延续了作者对湘西风情的细腻刻画,在语言风格与叙事结构上融合地域特色与时代反思。
王恽(yùn)(1227—1304年7月23日),字仲谋,号秋涧,卫州路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)人。元朝著名学者、诗人兼政治家。一生仕宦,刚直不阿,清贫守职,好学善文,成为元世祖忽必烈、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。其书法遒婉,与东鲁王博文、渤海王旭齐名。著有《秋涧先生全集》。散曲创作,今存小令41首。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,在汲县去世,终年七十八岁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