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雨,汉语词语,拼音为cán yǔ,注音为ㄘㄢˊ ㄧㄩˇ,指将止的雨,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江淹的《赤虹赋》。
该意象在诗词中被广泛用于描绘自然景象与情感寄托。唐代卢纶借‘孤村树色昏残雨’营造孤寂氛围。宋代王安石‘独骑瘦马冲残雨’、秦观词作‘蒙蒙残雨笼晴’则拓展了其表现手法。
其词源可溯至南朝江淹《赤虹赋》“残雨萧索,光烟艳烂”的天气背景描写,唐宋时期逐渐成为文人诗词典型意象。
楼钥(1137~1213),南宋大臣、文学家。字大防,又字启伯,号攻媿主人,明州鄞县(今属浙江宁波)人。楼璩的三子,有兄长楼鐊、楼锡,与袁方、袁燮师事王默、李鸿渐、李若讷、郑锷等人。隆兴元年(1163年)进士及第。历官温州教授,起居郎兼中书舍人。大定九年(1169年),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。嘉定六年(1213年)卒,谥宣献。袁燮写有行状。有子楼淳、楼濛(早夭)、楼潚、楼治,皆以荫入仕。楼钥历官温州教授、乐清知县、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、资政殿学士、知太平州。乾道间,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,按日记叙途中所闻,成《北行日录》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后,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~
关注公众号,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