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苍简介

苍苍(cāng cāng)是汉语形容词,具有多义性,常用于描绘色彩、空间及自然形态,其涵义随语境变化涵盖灰白色、辽阔无际或繁茂之态。

该词既可指鬓发斑白,如白居易卖炭翁》“两鬓苍苍十指黑”;亦能形容天际、草原的浩渺,如《敕勒歌》“天苍苍,野茫茫”。在植物描写中,常以《诗经·蒹葭》“蒹葭苍苍”表现芦苇茂密之景,或借曹植树郁苍苍”刻山林葱郁。其表意兼具朦胧意境,南朝江淹曾用以营造迷离氛围。

词源可溯至先秦典籍,《诗经》《庄子》已载其初义。汉代扩展指代苍穹,如蔡琰“诉苍苍”;唐代文人进一步丰富意象,韩愈、白居易将其融入生命状态刻画。近现代仍见于杨朔《海天苍苍》等作品,延续语言生命力。

白玉蟾·苍苍的诗句(共1句)

白玉蟾(1194-?),南宋时人,内丹理论家。
南宗的实际创立者,创始金丹派南宗,金丹派南五祖之一。
生卒年待考,原名葛长庚,本姓葛,名长庚。字如晦,号琼琯,自称神霄散史,海南道人,琼山老人,武夷散人。定居福建闽清。
祖籍福建闽清,生于海南琼州。幼聪慧,谙九经,能赋,长于书画,12岁时举童子科,作《织机》诗;才华横溢,著作甚丰。
自幼从陈楠学丹法,嘉定五年(1212)八秋,再遇陈楠于罗浮山,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大法。
他曾游罗浮、武夷、天台、庐山,阁皂等地,寻师访友,学道修炼,经历过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。他在游途中,先后收留元长、彭耜、陈守默、詹继瑞为徒。据称‘四方学者,来如牛毛‘,影响日益扩大,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。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,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