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春简介

残春,汉语词汇,拼音为cán chūn,注音ㄘㄢˊㄔㄨㄣ,繁体写作“殘春”,指春天将尽的时节。该词常用于古典文学作品,通过描绘落花微雨暮春景物,寄托惜春之情或人生感慨。

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湖上招客送春泛舟》中写下“欲送残春招伴”,元稹岳阳楼》有“怅望残春万般意”之句,韩偓《残春旅舍》则以“旅舍残春宿雨晴”营造晚春意境。宋代李清照庆清朝慢》用“独占残春”形容芍药白玉蟾《残春》七绝则以“尚有青苔一片”展现春末余韵。清代姚燮《春江曲》中的“飞流水近残春”延续了这一意象。

该词汇在近现代文学中仍被沿用,郭沫若作品《残春》与鲁迅《肥皂》均以“残春”为意象进行创作。

唐彦谦·残春的诗句(共1句)

唐彦谦的诗词曲代表作

唐彦谦(?~893)字茂业,号鹿门先生,并州晋阳(今西省太原市)人。咸通末年上京考试,结果十余年不中,一说咸通二年(861)中进士。乾符末年,兵乱,避地汉南。中和中期,王重荣镇守河中,聘为从事,累迁节度副使,晋、绛二州刺史。光启三年(887),王重荣因兵变遇害,他被责贬汉中掾曹。杨守亮镇守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时,担任判官。官至兴元(今陕西省汉中市)节度副使、阆州(今四川省阆中市)、壁州(今四川省通江县)刺史。晚年隐居鹿门山,专事著述。昭宗景福二年(893)卒于汉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