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战国策·田单将攻狄》

  田单将攻狄,往见鲁仲子。仲子曰:“将军攻狄,不能下也。”田单曰:“臣以五里之城,七里之郭,破亡余卒,破万乘之燕,复齐墟。攻狄而不下,何也?”上车弗谢而去。遂攻狄,三而不克之也。

  齐婴儿谣曰:“大冠若箕,修剑拄颐,攻狄不能,下垒枯丘。”田单乃惧,问鲁仲子曰:“先生谓单不能下狄,请闻其说。”鲁仲子曰:“将军之在即墨,坐而织蒉,立则丈插,为士卒倡曰:‘可往矣!宗庙亡矣!曰尚矣!归于何党矣!’当此之时,将军有死之心,而士卒无生之气,闻若言,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,此所以破燕也。当今将军东有邑之奉,西有菑上之虞,黄金横带,而驰乎淄、渑之间,有生之乐,无死之心,所以不胜者也。”田单曰:“单有心,先生志之矣。”明日,乃厉气循城,立于矢石之所,乃援枹鼓之,狄人乃下。

《战国策·田单将攻狄》翻译及注释

  田单将要攻打狄地,前去拜见鲁仲连。鲁仲连说:“将军攻打狄地,是不能攻克的。”田单说:“我凭借五里的内城、七里的外城,率领残兵败将,打败了拥有万辆兵车的燕国,收复了齐国的失地。攻打狄地却不能攻克,为什么?”田单说完上车没告辞就离开了。

  于是就领兵攻打狄地,果然三个月没有攻克。齐囤儿童的歌谣唱道:“大帽子像簸箕,长剑支着下巴,攻狄不能下:地上枯坟垒垒。”

  困单这才感到害怕,询问鲁仲连说:“先生说我不能攻下狄地,请让我听听您的看法。”

  鲁仲连说:“将军在即墨的时候,坐下就编织草筐,站起来就用挖土,对士兵鼓动说:‘可以出征了!宗庙灭亡I魂魄飞了!家在何处啊?正当这个时侯,将军有誓死为国的决心,士兵没有贪生的念头,听到了这样的话,没有一个不挥泪振臂而请求决一死战的,这就是打败燕国的缘故。如今将军东面有封地夜邑的租赋之奉,西面有淄水上游观之乐,腰带的带钩上装饰着黄金,骑、驾车驰骋在淄水、渑水之间,有活着的欢乐,没有赴死的心情,这就是不能取胜的原因。”

  田单说:“我是有决心的,先生记住我的话。”

  第二天,就去勉励士气在攻城部队中巡视,站在弓箭和雷石都能打到的地方,亲自操起鼓槌击鼓,狄人这才投降。

战国策简介
战国策》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,又称《国策》。记载了西周、东周及秦、齐、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、宋、卫、中各国之事,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,止于秦灭六国,约有240年的历史。分为12策,33卷,共497篇,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,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。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貌,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。《战国策》一书的思想倾向,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,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。 《国策》曾被斥之为“邪说”、“畔经离道之书”。“《战国策》基本上自成一家。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,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,独与儒家抵牾不合,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。” 作者并非一人,成书并非一时,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。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,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。宋时已有缺失,由曾巩作了订补。有东汉高诱注,今残缺。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,作新注。吴师道作《战国策校注》,近代人金正炜有《战国策补释》,今人缪文远有《战国策新校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