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朝崧·山东的诗句(共1句)

山东简介

东省(Shandong),简称“鲁”,别称“齐鲁”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,省会济南,地处中国华东沿黄河下游,自北而南与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4省接壤,总面积15.79万平方公里;地形以平原为主,跨五大水系;山东半岛三面环海,突出于渤海、黄海之中,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;属暖温带季气候。截至2023年12底,山东省下辖16个地级市、136个县级单位,常住人口10122.97万人。

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,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、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、儒家文化和思想的发源地,素有“孔孟之乡、礼仪之邦”的美誉,形成了齐鲁文化,拥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,山东是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,是中央以省命名的唯一一个革命老区。

山东省是经济大省、工业大省,拥有济南都市圈、青岛都市圈“双都市圈”,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、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、医养结合示范省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连接京津冀、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,东联日韩、西通欧亚,高铁运营里程全国第一,是北方第一人口、经济大省,人口、经济总量均占北方地区的1/5以上。

2023年山东省生产总值达到9.2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6%,继续稳居全国前列,烟台成为山东第3个万亿级城市。2023年,山东15座城市入选“数字百强市”;11座城市上榜“城市创新能力百强”;13座城市上榜“先进制造业百强”;14座城市入选“城市宜居指数百强”。

林朝崧(1875~1915),字俊堂(一作峻堂),号痴仙,又号无闷道人。台湾台中人,晚清秀才出身,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「栎社」创始人,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。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,1895年日本领台,时年廿一,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,1897年一度回台,停留数月后再赴泉州,1898年移居上海,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。返台后,他与洪弃生、赖绍尧、林幼春、陈瑚、吕敦礼、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。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「栎社」之名,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-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,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,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。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、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,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。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,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,共有社员二十人、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,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。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,梁氏对痴仙、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,深表肯定。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,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,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「同化会」。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,旋归失败,痴仙经此打击,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。痴仙诗的内容,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,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,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。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,文字清丽多姿,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。  林朝崧诗,目前通行之版本为《无闷草堂诗存》,在他去世十馀年后,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,由鹿港信昌社印行,于昭和八年(1933)分成两册装订(上册为一至三卷,下册为四至五卷)出版。全书五卷,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,附录诗馀一卷,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。龙文出版社「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」第一辑第八、九册两册所收《无闷草堂诗存》,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,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,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,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。台湾银行「台湾文献丛刊」第七十二种所收《无闷草堂诗存》,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,但有不少错字。。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,名为《无闷草堂诗钞》于1919~1923年连载于《台湾文艺丛志》(未以单行本出版)。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,但《诗钞》所收总数较《诗存》多出不少。(廖振富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