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贻林(1859~1927),字登如,号绍堂。原籍福建泉州,清光绪年间渡台至鹿港设席,遂定居当地。光绪九年(1883)参加岁试,蒙台澎兵备道刘璈取进县学,后来捐输赈恤,以增生援例授贡生。日治后,于明治卅年(1897)与鹿港洪弃生、许剑渔,苑里蔡启运,聚集两地文人,成立「鹿苑吟社」。明治卅二年(1899)应聘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科教师,大正三年(1914),因公学校汉学科教材废四书乃辞职。郑氏自少即喜临摩汉、魏碑帖,并受清代金石学家吕世宜影响,以隶书见长。公学校辞职后,更是专心致力于书法上,是台湾少数碑帖派书法家之一,与当时鹿港另一位书法名家郑鸿猷并称,家林朝崧更以「板桥书法兼工隶」赞誉之。书法之外,郑贻林亦喜好栽种,署其书斋为「书草堂」。大正九年(1920)日人作家佐藤春夫曾登门拜访,大正十年(1921)十八日,为栎社二十年题名碑落成典礼座上嘉宾,显示其在中部诗社重要的地位。〖参考赖子清〈古今台湾诗文社〉(二),《台湾文献》十卷三期,1959年9月,页79;林朝崧〈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〉,《无闷草堂诗存》;许姬〈日治时期台湾的「通译」〉,发表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「峡两岸台湾史学术研讨会」,2004年8月15、16日,页460;傅锡祺《栎社沿革志略》,台北: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,1963年。
〗生平诗作多发表于《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汉文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台湾文艺丛志》等报刊,以下据此编校。

郑贻林的诗词全集、诗集(1首全)

  • 1.《感怀(集古诗句二首)清朝·郑贻林清露被皋兰,落日照秋草。人生天地间,岂能长寿考。往来成古今,焉得不速老。仰视浮云飞,富贵焉常保。明月照高台,促织鸣东壁。游子寒无衣,北风何惨慄。池鱼思故渊,玄鸟...

猜您喜欢

  • 1.《寄远宋朝·柴援别时指我堂前柳,柳色青时望子时。今日柳绵吹欲尽,尚凭书去说相思。
  • 2.《山门六题寄圣俞·其一·夕阳岩宋朝·张献民屹嵲欲到倚山脚,涵云泄雨摩半空。向晚呀然射颓照,叠石烂烂参差红。
  • 3.《宋朝·释晓通冷似秋潭月,无心合太虚。山高流水急,何处驻游鱼。
  • 4.《秋夜见月明朝·李时勉高窗正向东,初月淡朦胧。不见冰轮转,惟看素练通。妻孥千里外,羁絷独愁中。怅望清辉里,相思此意同。
  • 5.《江上明朝·李德进落日沧江上,芙容未肯开。小船乘水去,孤篴趁风来。作势当秋急,移声入夜哀。相看多寂莫,搔首重裴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