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执信简介

赵执信的诗词曲代表作

赵执信[shēn](1662~1744)清代人、诗论家、书法家。字伸符,号秋谷,晚号饴老人、知如老人。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。十四岁中秀才,十七岁中举人,十八岁中进士,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。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《长生殿》戏剧,被劾革职。此后五十年间,终身不仕,徜徉林壑。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,然论诗与其异趣,强调“文意为主,言语为役”。所作诗文深沉峭拔,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。
 

赵执信文学主张

  赵执信不仅是清初的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,还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。他主张“诗之中要有人在”,反对脱离现实,无病呻吟;主张“诗之外要有事在”,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;主张“文意为主,以语言为役”,要求形式服从内容,语言为内容服务;主张作家“从其所近”,自由选择艺术格,反对用“神韵”的唯一尺度去衡量作品的好坏;反对京派主义倾向,培养真

  正的新生力量;反对赏识善于谄媚逢迎的庸人,要选择有真才实学的”佳士“等一系列主张和见解。在当时的诗坛上,王士祯的“神韵说”靡一时,而在创作上与之抗衡、在理论上与之辩驳的唯有赵执信。赵、王二人之所以由原来相互唱和、彼此欣赏发展到相互诟厉,关键就在于他们的诗歌理论不同,各执一端,互不相让。

  关于赵、王诗派评论,《清史列传》卷七十一及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卷一百七十三有所论述:“平心而论,王以神韵缥缈为宗;赵以思路境刻为主。王之规模阔于赵,而流弊伤于肤廓;赵之才锐于王,而末派病于纤小。使两家互救其短,乃可以各见其长;正不必论甘而忌辛,好丹而非素也。”今人任道斌先生给了赵执信一个更中肯的评价:“虽然执信一生潦倒以终,但在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上,他自强不息,勤奋创作,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和多篇散文、诗论,能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、“神韵说”泛滥的清初诗坛上独树一帜,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去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与黑暗,并表现自己不与世沉浮的抗争精神,丰富了清初的诗坛,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。”

赵执信的诗词

  • 1.《酬王阮亭先生见寄·其三清朝·赵执信 何事中朝旧,他年愿卜邻。乘时朱虎让,失意绮黄亲。斜日依台柏,惊风荡塞尘。请公树奇绩,容我乐芳春。
  • 2.《冒雨归自碧落洞夜泛浈江饮酒示门人田英德及同舟诸子清朝·赵执信 雨飐仙舟似在空,故教蜡炬照江红。扶筇幸不虚灵境,载酒何辞信好风。三月烟花荒徼外,二更宾主乱流中。州民他日传遗事,莫唤闲身作醉翁。
  • 3.《飞来峰清朝·赵执信 灵峰发远想,不傍耆阇住。万里九霄飞,回翔得佳处。群山争附从,江海亦奔注。西子解娱人,当前弄烟雨。鬼神矢典守,求索滋危惧。夜遣斧凿来,相牵就归路。徘徊恋风月,荏...
  • 4.《人日韩江归兴清朝·赵执信 春寒晴压空江水,山翠云光荡船尾。篙师挝鼓作回帆,万里还家从此始。人日他乡人别离,郊原新绿已参差。遥怜沙渚多阳雁,肯向东风更退飞。
查看赵执信所有诗词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