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抃简介

赵抃的诗词曲代表作

赵抃(biàn)(1008年—1084年),字阅道,号知非子,衢州西安(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)人。北宋名臣。

景祐元年(1034年),赵抃登进士第,除武安军节度推官。历知崇安、陵、江原三县,通判泗州。至和元年(1054年),召为殿中侍御史。其后出知睦州,移梓州路转运使,旋改益州。召为右司谏,因论事出知虔州。宋英宗即位后,除天章阁待制、河北都转运使,治平元年(1064年),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。宋神宗即位后,官至右谏议大夫、参知政事。晚年历知杭州、青州等地。元丰二年(1079年),以太子少保致仕。元丰七年(1084年),赵抃逝世,年七十七。追赠太子少师,谥号“清献”。

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,时称“铁面御史”。平时以一琴一自随,为政简易,长厚清修,日所为事,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。著有《赵清献公集》。

早年经历

  赵抃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年少时成为孤儿,且生活贫苦,由长兄赵振抚养。赵抃潜心致志、努力学习,景祐元年(1034年),赵抃中乙科进士。

  进士及第后,赵抃任武安军节度推官。当时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,在大赦后使用,执法人员认为他该死,赵抃说:“大赦前没有使用,大赦后没有制造,不该死。”终使罪犯免于一死。

  其后历任崇安、海陵、江原三县知县,并任泗州通判。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,兵士扬言要兵变。知州害怕,太阳还未下就紧闭城门不办公。转运使函令赵抃代他处理此事。赵抃到

为政

  由于面颜黑,人称“铁面御史”。与当时的包拯齐名,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赵忭。英宗治平初任成都府知府,匹入蜀,以一琴一鹤相随,在职时,一清如水。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,就高兴地弹琴取乐。他养了一只鹤,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;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。其后人以此作为堂号名为琴鹤堂,以示纪念。此堂号赵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浙江,湖南等省。

文学

  赵抃擅豪翰,笔迹劲丽。著有《赵清献公集》。

书法

  赵

  赵抃忠厚淳朴,善良温和,喜怒不形于色。平生不治家产,不养歌伎,帮兄弟之女十余人、其他孤女二十余人办嫁妆,其他抚恤孤寡贫寒之事,不可胜数。白天所做之事,晚上必然服饰庄重地烧香,告诉上天,凡是不能对天说的事就不做。从政时,因地制宜,不同情况不同政策,在虔州和成都的政绩,尤其为世人称道。神宗以后每次训导这二郡的继任,都要把赵抃作为楷模。总之,以增加人民财富为根本。晚年修行炼道,颇有心得,临死与其子赵屼诀别时,说话仍有条有理,安然去世。宰相韩琦曾称赵抃说:“赵抃真是世人表率,我也赶不上。”

赵四郎

  赵抃致仕回到三衢后,与乡民往来不管官位和容貌,将所居之处取名为“高斋”,曾作道:“腰佩黄金巳退藏,个中消息也寻常。时人要识高斋老,只是阿村赵四郎。”

琴鹤随身

  赵抃任成都转运使,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。见宋沈括梦溪笔谈·人事一》、《宋史·赵抃传》。后来称人为官清廉,常用此语。按:宋赵善璙《自警篇·嗜好》称抃赴官携一琴一鹤,朱长文《琴史》卷五及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则以琴鹤龟三事并言。《宋史·赵抃书》原话为:“帝曰:闻卿匹入蜀,以一琴一鹤自随;为政简易,亦称

  赵抃祠

  赵抃祠位于浙江衢州市区钟楼底,占地447平方米,为衢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始建于宋咸淳四年(1268年)。郡守陈蒙清于朝而立,位于赵抃故里“孝悌里”,今衢州沙湾书院村。

  明弘治十二年(1499年)始,每春秋仲知县率僚具常服随府行礼。嘉靖十三年(1535年)秋,郡守郑柏兴筑清献祠于城南(今衢州道贯巷南端),时以遇风雨不便,迁元妙观右(今新衢小学)官地数亩作赵公祠,作堂三楹、退堂三楹、门一楹、周围筑墙。万历十三年间,郡守廖希元复移址于浮石门内的祥符寺(今衢州城区北隅钟楼底西侧),将原刘都宪羽泉之祠转他处,改建为赵公祠;其间康熙、同治年代数次

赵抃的诗词

  • 1.《题杜子美书室宋朝·赵抃 直将骚雅镇浇淫,琼贝千章照古今。天地不能笼大句,鬼神无处避幽吟。几逃兵火羁危极,欲厚民生意思深。茅屋一间遗像在,有谁于世...
  • 2.《次韵孔宪蓬莱阁宋朝·赵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,水阁风长此快哉!天地涵容百川入,晨昏浮动两潮来。遥思坐上游观远,愈觉胸中度量开。忆我去年曾望海,杭州东向...
  • 3.《题曹娥庙宋朝·赵抃 天生纯孝本良知,不愧周人七子诗,绝妙好辞为写照,丰碑千古在江湄。哀哀江上救沉尸,墓木留形世所悲,得旨春秋参祀典,孝诚今日...
  • 4.《和宿硖石寺下宋朝·赵抃 淮岸浮屠半倚天,山僧应已离尘缘。松关暮锁无人迹,惟放钟声入画船。
查看赵抃所有诗词作品